现在很多人年纪轻轻,但是都盯着两个黑眼圈,大眼袋。尤其是眼下这两个鼓鼓的眼袋,让人看上去就衰老了许多。
很多人都觉得我们眼袋和熬夜有关,但是要说眼袋形成的根本原因,其实在于我们的脾胃。
之前同事就是顶着两个大眼袋,每次老师看到她都说,年纪轻轻的,注意养养脾胃,这眼袋大的都快掉地上了。虽然是半开玩笑,但是眼袋大的朋友,真的好重视脾胃的调养。
为什么说眼袋和脾胃关系密切呢?
首先,我们可以观察胃经的循行路线,就经过了我们眼下的位置,而且还是胃经的起始处,眼袋越大,可以说脾胃越虚。
其次脾主肌肉,我们眼袋大,有一部分原因是眼部肌肉松弛,往下垂,而脾虚,肌肉就会松弛,没有弹性,也能从侧面说眼袋和脾虚的关系。
最后脾的精气,会输布到我们的眼部。脾有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,脾胃,那么水谷精微变成的气血就会减少,眼部失去濡养,也会变得松弛。
而且在李东垣所著的《兰室秘藏.眼耳鼻门》中还曾写道:“夫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禀受于脾,上贯于目。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,不能归明于目矣。”更加验证了眼部的营养,靠的是脾胃。
所以, 脾有多虚,眼袋便有多大。别总想着割眼袋,涂一些修复的眼霜了,正经把脾胃养好,才是阻止眼袋生长的关键。
造成脾虚的4大根源
脾虚的危害不光是让我们每天顶着大眼袋,还会影响全身的气血,营养我们的食欲,身材和气色,让人食欲降低,频繁腹胀,便秘或便溏。身材臃肿肥胖,脸色暗淡,老得更快。
只有知道了造成脾虚的原因,我们才能针对性的去调养脾胃,结合了历代名医大家们的观点,再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,可以把脾虚归结为这3大根源所致。
根源一:寒湿侵脾
外面的寒邪,热邪都会侵犯人体,但以寒邪居多。现在天气渐渐热起来,等入了夏,人们会久居空调之下,身体置身于这寒气中,加上穿得单薄,很容易让寒邪侵犯到身体。
不光如此,很多生冷的食物,会把寒气和湿气直接带到脾胃中,像是雪糕,饮料,水果等,频繁食用都会损伤脾阳,从而导致脾虚。
尤其是寒和湿结合,就如同面中倒了一碗猪油一般,难以清除,吃的时候贪图一时嘴巴过瘾,这寒湿祛除起来颇为好的快颈肩腰腿痛药费力。
根源二:饮食不规律
越来越多的人都把三餐不当回事,记得我们小时候,到了时间是一定要乖乖上桌吃饭的,父母再忙,也会抽时间来做饭吃饭。
而现在,大家都是以忙为借口,过了饭点还不饿,这顿就省了。等到忙完到了半夜,又开始吃起了宵夜,或是随便吃点饼干,面包对付一顿饭。
偶尔可能对脾胃造不成影响,但是频繁如此,会让我们的脾胃运化失常。
我们脾胃也有自己的工作时间,像是早上7点到9点之间,就是胃经在值班,这时候吃早饭,既能把营养吸收足,还不容易发胖。
像是到了晚上9点以后,脾胃都准备下班休息了,这时候来上一顿丰盛的夜宵,脾胃还得被迫起来加班工作,时间久了,就会让脾胃疲惫不堪,越来越虚。
根源三:忧思伤脾
长期处于紧张焦虑,抑郁烦躁的情绪下,也会累及脾胃。
心里有事,心情沮丧就吃不下饭的经历我们都有,忧思伤脾,其实源于我们的肝,尤其会导致肝气郁结,不通畅,肝木克脾土,肝不痛快了,就会来“欺压”我们的脾胃。
就容易食欲不振,甚至肚子鼓鼓的都是气,胀得难受。
根源四:久坐伤脾
能坐着绝不站着,能躺着绝不坐着。现在大部分工作都是久坐,一坐一天,也没啥运动量。上楼有电梯,代步有汽车。
久坐不动会让我们身体的气血流通不顺畅,肠胃的动力也会减弱,那么吃下去的食物就变得难以被吸收消化。
平时周末我们躺在床上一天会发现自己感觉不到饿,如果要是出去爬山运动大半天,肚子就会饿的咕咕叫,所以运动能让我们的脾胃更有活力,运化起食物来更有劲儿。
总是坐着不动,不光会让脾越来越虚,我们的屁股也会越来越大,越扁。
养好脾胃,祛寒湿,多运动
知道了脾虚的根源鹿骨全蝎丸好得快是真的吗,再着手去调养就能化繁为简,除了饮食规律需要我们自己去慢慢调整以外,剩下的健脾方法则是要围绕着,把脾胃的寒湿祛除,多做一些健脾的运动。
【健脾运动】用脚趾抓地
这个方法非常简单,大人小孩都可以使用,光脚,踩在地毯上,双脚先放平,放松,之后脚趾曲起,做抓地的姿势。因为我们的脾经和胃经,都是过腿部和脚部的,其实这个动作就是刺激脾胃经。
脾经经过我们的大脚趾,胃经经过二脚趾和三脚趾,通过对脚趾的刺激锻炼,就能起到健脾的效果,我们在抓地的时候,可以小腿用力,之后再把力量放到脚趾上,仿佛要把地抠起来一样。
建议咱们脱掉鞋子之后做,不要直接踩在地板上哦,容易受寒,可以踩在地毯或是铺个毯子,做完以后还可以从脚一路拍打到小腿,如果脚趾灵活,还可以用脚趾抓一些小东西,比如铅笔,瓶盖等。
【健脾运动】蹲马步
两脚打开,与肩同宽,双手搭在我们的膝盖上,往下蹲,膝盖不要超过脚尖,刚开始可以先蹲1分钟,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调整,慢慢的可以蹲的时间久一点。在我们往下蹲的时候,可以促进我们肠胃的蠕动。
这个方法和南怀瑾老先生的乞丐蹲有异曲同工之妙,如果蹲不住马步,我们也可以背靠墙,选择乞丐蹲的方式,健脾养胃。
首先找到一面承重墙,如果觉得墙太硬太凉,可以放个垫子。
其次背靠着垫子蹲下去,需要注意的是,女性两脚并拢下蹲,男性双脚微微分开下蹲。
最后可以双手结孔子手印或是自然相握,放在膝盖上,头摆正,让我们的头,背,腰在一条直线上,不要东倒西歪。
饭前饭后不要做,可以饭后一小时开始蹲,每次15分钟。在蹲的过程中,出现打嗝,放屁都是很好的排气现象,证明我们体内的清气在往上升,浊气在往下降,如果脚麻可以起来活动一会儿继续蹲。
【驱寒祛湿】常吃姜
鹿骨全蝎浓缩丸好得快除了做一做健脾的运动,帮助我们脾胃运化外,在饮食上也要注意,少吃生冷的食物,像是寒凉的瓜果,脾虚的朋友就不要考虑了,或是煮熟了再吃,也能中和掉一部分寒气。
如果大家能够吃得习惯生姜,可以每天都吃上一点,生姜对于驱寒暖胃有很好的帮助,生姜性温,有祛寒解表的作用,而且没什么副作用。
我们在外面餐厅吃饭,凡是吃海鲜螃蟹生蚝一类的食物,必会放姜,其实不光是去腥,更是能够中和这些食物中的寒性,同理我们自己在做菜时,如果是一些寒性食物,也可以放一些生姜去中和。
有的人觉得生姜的味道太重,吃不惯,辣嗓子,其实这是没吃对。生姜有许多做法,像是经典的姜撞奶,姜枣茶乃至醋泡姜,都能把生姜原有的辣味给压下去,暖乎乎的,一杯下肚,胃里特别舒服。
姜撞奶
姜撞奶是一道经典的甜品,很多人喜欢喝牛奶,但是脾胃虚弱的朋友,喝完牛奶就拉肚子,因为牛奶太寒,但是这道姜撞奶,可以把牛奶中的寒凉之性给化解掉,咱们脾胃虚弱的朋友也可以吃。
做姜撞奶,首先就是得把姜给磨碎,生姜洗净去皮,磨成细末,滤出来姜汁,放在碗里。牛奶要选蛋白质含量高的,把牛奶倒进锅里,放一勺糖,中小火慢慢熬煮,之后把加热好的牛奶直接倒进姜汁中,不用搅拌,晾一会儿就可以喝了。
奶香可以中和姜的辛辣口感,姜味还能祛除一部分奶腥味,喜欢的朋友可以做做看。
姜枣膏
吃不惯生姜,怕辛辣的朋友可以试试自己熬煮红糖姜枣膏喝,甜丝丝的红糖,醇香十足,加上枣香,能把生姜的辛辣感给压下去。
首先把生姜去皮,加适量的清水,用搅拌机打成汁。其次把红枣对中切开,挖掉枣核,也放到搅拌机加适量清水打碎。
之后把红枣碎和姜汁,一起倒入锅里,加适量清水熬煮,中途加红糖,熬煮粘稠后装出,可以封装在玻璃瓶里,吃的时候挖一勺,或是用热颈肩腰腿痛好 的快水冲泡喝。
醋泡姜
如果不喜欢吃甜,可以试试这道经典的健脾食方,醋泡姜。
醋泡姜就像是腌制的小菜,早上搭配粥食用,特别开胃爽口,而且经过醋的浸泡,还能收敛一部分姜的辛热之性,不会上火,还能中和掉一部分辛辣味。
准备半斤的嫩姜和适量的米醋,盐少许,白糖少许。把姜洗净切片,不用去皮,放在碗里加点盐腌制2小时,之后把生姜的水分挤出来,生姜就会变软,之后放到玻璃瓶中,倒入没过生姜的醋即可,可以放点白糖增加味道,放到冰箱冷藏,3天左右就可以吃了。
做醋泡姜,生姜原料很重要,一定要选嫩姜,口感好,不要去皮,而且姜皮越薄越好。腌制姜的瓶子一定要用玻璃瓶,无油无水,不会变质。
懒得自己做的朋友,或是想吃口感更独特的醋泡姜,也可以试试这款用铜陵白姜腌制的醋泡姜,配料只有白姜、食盐、白砂糖、老陈醋和纯净水,开盖即食。
其中最影响口感的,就是姜的品种,我们选了可以当做水果吃的铜陵白姜,汁多渣少,脆嫩十足,新鲜的白姜挖出后,经过简单修剪就要立马拉到工厂去处理,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姜的新鲜。
选用山西老陈醋腌制,开盖后,醋的酸,姜的独有味道飘散出来,一口咬下,十分脆嫩,酸辣爽口,早上来上几片,姜脆微辣,融合醋的酸爽,这种微妙的感觉融合在一起,一下肚,胃里瞬间升起一股暖意。
而且这款醋泡姜没有杂七杂八的添加剂,防腐剂,吃的就是这口天然滋味,肉厚汁多,没有什么纤维,口感十分不错,吃醋泡姜的最佳时间,是在早上7~9点,胃经循行时,还能促进脾阳的升发。
这款醋泡姜,是我们多次去铜陵当地寻访,对比了不下10家的供货商,一一试吃后,选出的这一款,为了能兼顾到大家的口感,一共做了两种口味,一种陈醋,含糖;一种酱汁,不含糖,都是良心手作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。
【驱寒祛湿】暖脐灸
如果不喜食姜的朋友,我们也可以利用外敷来达到帮助脾胃驱寒祛湿目的,其中脐灸是最直接的,这个方法也是南怀瑾大师提出的。
南怀瑾大师在《我说参同契》中记载了一个秘方:把桂圆肉,花椒和艾绒一起捣烂掉,睡觉的时候敷在肚脐上,可以帮助我们调养脾胃,还有安神之效。
这三种原料都是驱寒祛湿的,活血养血的。尤其是艾绒,为新鲜的艾草晒干陈放所制,驱寒逐湿,温通经络,温补阳气,是寒湿的克星。
这三味一结合,脾胃的寒气驱散了,阳气提升上去了,还有宁心安神的效果。正适合脾胃湿寒重的我们。制作方法也不难,准备花椒,艾绒和桂圆肉,用干桂圆即可,把它们一点点加到料理机中,搅拌,最后拿出来捏成球,这样更方便。
睡觉的时候塞一颗到肚脐中,用医用贴封住即可,到第二天睡醒取出,在我们睡觉的时候,就能驱寒祛湿,不耽误日常的工作生活。
如果懒得自己制作,也可以备上这样一瓶现成的肚脐贴,根据南怀瑾大师的方子加以升级,增添了安神的酸枣仁,和养阳的枸杞,能够更好祛除脾胃的湿寒。
所用的艾草为南阳陈艾,更适合艾灸,表面添加了花椒粉,促进吸收。在制作工艺上,经过晾晒,去燥,反复晒杵、捶打、筛选、清洗、消毒7步原始又繁琐的过程。
再经过8小时的人工熬制,这是最难的一步,为的是让这些草本的效力充分发挥,这一步掌控火候最关键,之后再按照古中医搓丸的手法,搓捏成一个个小球。
每一颗都封在蜡纸里,一打开就有浓郁的味道,为了方便使用,还额外搭配了专用贴,一撕一贴,就可以轻松驱寒祛湿,如果担心自己容易上火,也可以在双脚脚心的涌泉位置各贴一个,能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,还能温暖我们的双脚。
肚脐贴使用简单,除了孕妇,小孩子以及正在发热的人,都可以使用,一般频率为,贴3天停一天。
以上就是针对我们脾虚的一些调养方法,只有把脾胃养好了,我们松弛的皮肤才会有弹性,少吃寒凉多运动,三餐规律,保持愉悦的心情,就是养脾的小秘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