舞龙,是企石镇上洞村人的一个传统节日,也是上洞村民间的一种历史文化艺术特色,有相当悠久的历史。上洞村人舞龙的时间,是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夕开始的,到节日那天结束。村中的老人说,中秋节舞龙相传至今有很长时间了,但对舞龙则说法不一:?
一说,舞龙为了消灾解难。传说很久以前的有一年,上洞村发生了瘟疫,村民们惊慌失措,忐忑不安。其时正值八月十五中秋节,人们就突发奇想,以舞龙来驱邪避疫。于是,就用禾草扎成一条长长的活灵活现的龙,还用剑麻作龙须,用电筒作龙眼,并在龙身上按距离扎一根小木棍为龙爪,龙就显得很生猛、逼真了。龙制作成功后,村民就择一个良时吉日,进行“采青”。“采青”,是在龙的背上插上香颈肩腰腿痛好得快鹿骨全蝎丸,意旨是猛龙初醒。当一切准备就绪后,人们就敲锣打鼓把龙舞动起来。村民们抓着木棍(龙爪)从村里的大街小巷舞到村外,再从村外舞到山上。村里卧床抱病的人,听到锣鼓齐鸣,处处笑语欢声,似乎精神得到了解脱,病也好了。从此以后,舞龙活动就代代相传下来。?好得快鹿骨全蝎丸
二说,舞龙是为了把龙藏于上洞村。传说很久以前,一个电闪雷鸣的中秋节,上洞村有一村民看见一条巨龙,从天上朝着上洞村飞来。雨停了,巨龙不见了,却见村旁多了一座山。那山远远看去,山势蜿蜒起伏,形如巨龙。于是,村民认为村中是藏龙之地,就把那座山取名叫“龙公山”,并在每年的中秋节,以舞龙来引龙入村,祈盼来年风调雨顺,生活美满幸福。?三说,相传很久以前,上洞村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,夫妻俩男耕女织,相敬相爱。这一年,妻子怀了孕,过了10个月,孩子没有生下来。又过了一年,还是没有生下来,直到999天,才生下了一个男孩。父亲见儿子生得端正健壮,心里好生喜欢。再仔细一瞧,顿时错愕不已,见儿子的胸口脊背上长着细细的龙鳞,金光闪闪,耀人眼目。数一数,有999片,父亲大吃一惊,道:“哎呀,老婆你了不得,生了个龙种!”?
消息传遍村子,人人都来道贺。一老财主听到有人生下龙种,唯恐龙种对他不利,立刻召集几名家丁手持大刀要来砍杀。龙种的父母得到消息,就将孩子放在脚盆里,悄悄把他藏到东江河边的密密的芦苇丛中。?
老财主和他的家丁们冲进门来,孩子已经不见。老财主见找不到龙种,便抓住青年夫妇逼他们交出来。见龙母长得美丽,他恶念顿生,心生一计,举刀杀死了龙父,把龙母抢回家中。老财主心想:龙种没有了爹娘,即使活着,早晚必定饿死。再说自己也可以使龙母生龙种,保自己富贵万年。?
龙母在老财主家被逼天天去江边洗衣服。她惊喜地发现儿子仍活在芦苇丛中,便抱起喂他吃奶,然后放回脚盆里。自此,她一日3次到江边洗衣,就给儿子喂上3次奶水。这样喂了999天,儿子渐渐长大,满身龙鳞闪亮金光。到了夜里,江中光芒四射。村子里的老百姓知道龙种没有灭掉,暗暗高兴。?
老财主得知龙种竟在东江河生存,又心生毒计。一天早上,龙母到河边洗衣,老财主和两个家丁躲在树丛里窥看,只见碧波荡漾,芦花摇动,一阵江风吹来,芦花深处一条水路徐徐漂来一只脚盆,盆中坐着个满身金色的孩子,购买好得快鹿骨全蝎丸欢乐地举着双手向洗衣的龙母扑过来。龙母满心欢喜,正要伸手去抱,河边树丛中闪出两个家丁,举起明晃晃的大刀直向孩子砍去。刹那间,只见孩子从脚盆里倏地跳起来,化成一条金色小龙,向东江河中跃去。霎时间,狂风大作,乌云翻滚,雷电交加。霹雳闪电之中,小龙的身体渐渐变大,化成了数十丈长的巨龙,在东江河上空翻腾飞跃。这时,一阵龙卷风卷了过来,小龙腾空而起,乘风直上,飞入云端。那一阵龙卷风好不厉害,把那两个要砍龙种的家丁,宛如两片树叶儿似的被抛上半空,刹那间就无影无踪。老财主见家丁们被龙卷风卷走了,吓得浑身发抖,“噗通”一声跌进东江河,瞬间就活活被淹死了。?
在这一传说影响下,不知起于何时,上洞村人就用禾草扎了一条龙,龙身成圆筒状,外面覆罩画有龙鳞的巨幅红布,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竿,首尾相距约莫有十数丈长。每年中秋节,就要敲锣打鼓来舞弄它。?
龙非真有,是我国古人想象出来的。自古以来,炎黄子孙均以龙的传人自居。龙在中华民族代表了吉祥、尊贵、勇猛,更是权力的象征。中国人深信龙是上能腾云九霄,下能翻江倒海,每当出现都会风云大变,雷电交加,具有呼风播雨的无比威力。为了表示对龙的尊敬,人们总喜欢在喜庆的日子里,舞龙热闹一番,祈求逢凶化吉,带来吉祥与好运。